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工作动态
财政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决策支持

  

  财政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决策支持

  春节刚过,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四环南路的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就财政信息化相关话题采访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彭艳祥。

  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彭艳祥深锁的眉头里透出重重压力。新预算法的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的推进、财政监督的转型等,都让他和他的团队紧绷神经,因为每一项改革的最终落地都需要信息化作支撑。而无论是财政部的新 “三定方案”,还是《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都将信息网络中心作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他们肩负的责任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决策支持要和生产系统齐步走

   是挑战也是机遇。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让信息技术部门面临极大的考验,同时也给了其证明自己价值和重要职责的机会。

  每一项政策出台后,彭艳祥都要带头学习,并邀请业务专家过来解读,以便把管理需求“吃透”,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快用信息化实现。

  新预算法的实施,是财政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对现有财政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架构必然有诸多调整。“信息技术部门要尽快适应,按照改革推进的步伐和要求,在时间节点内尽快调整到位。” 彭艳祥说,类似的方面还有很多。中期财政规划是对现有预算编制方法的一个突破,要把项目管理常态化、动态化,相应地,财政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方法就要发生变化。财政监督嵌入预算核心业务,等于多设置了一个岗位,财政信息系统必须把这个岗位设计进来,同时要在网络上进行联通,因为财政监督是跨地域的。

  因此,无论从应用实践,还是从用户感受来说,没有信息化的支撑,财税改革就会步履艰难。

  适应改革还只占了彭艳祥一半的工作权重,对于他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决策支持。在他看来,财政信息化不能单纯地模仿手工,决策支持和生产系统是一体化建设的两翼,但现在信息系统在决策参谋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前些年,我们对生产系统投入的精力过多,对决策支持投入得过少,现在我们要对二者进行平衡,将决策支持这个短板补齐。”

  “财政部部长多次强调财政改革要坚持底线思维,使用精准发力的手段。坚持底线思维,我们就要知道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把握住底线在哪儿。坚持精准发力,我们就要通过决策分析知道症结在哪儿,从而明确扶持什么、投入到哪儿。”彭艳祥说,日常业务处理的信息化不是财政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信息化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财政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战略。从战略思维上来讲,实现财政科学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信息对称。

  而信息对称要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树立数据思维,用数据决策。“因此,我们不但要用好已经掌握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围绕管理的需要,搜集其他部门、国外财经方面的数据等,通过数据的综合利用,去辅助政策的制定。” 彭艳祥举例说,网上支付的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还要求服务对象跑银行,而且到指定的网点,显然就不合时宜了。因此,推进电子化支付、电子化缴费是必然发展趋势。

  财政信息化要反哺业务需求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有效融合,一直是财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也是关键。

  彭艳祥给出的思路是,财政信息化要实现从“要我做什么”到“我还能做什么”的转变。

  财政信息化历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也就是财政改革到哪儿,信息化就跟进到哪儿,其实这只是履行了“要我做什么”。财政信息化要达到更理想的状态,就要打破过分从属的观念,反哺业务需求,也就是告诉业务部门“我还有这样的技术、手段、条件,能更好地改进业务管理方式”,如此也就履行了“我还能做什么”。

  一个客观现象是,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把其加入到部门职责中,因此造成了信息化多口管理,各部门纷纷开展系统开发、部署实施应用。这就导致了系统林立、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现象的产生。推进财政信息化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

  财政部的新 “三定方案”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都将信息网络中心作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司局只提业务需求,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综合解决。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明确职责,《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也将进行相应的修订。

  归口管理会不会影响财政业务改革?彭艳祥回答说,这其实是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能否有机融合的问题。他解释道,如果业务管理部门在推进一项改革时,事先已经明确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部署实施,那么在讨论制定过程中,就应该让信息技术人员提前参与,让信息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决策的依据,并反馈系统预期建设周期,如此做出的系统上线决策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也可以说,让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业务管理部门就能充分了解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就会更有把握推进一项改革,改革计划就能更现实地落地。

  建立内控信息化管理框架

  《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的实施,是财政部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将内控信息化管理框架建立起来,也是信息网络中心的年度目标之一。

  从信息网络中心今年的工作计划看,一方面,要按照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等要求,对不相容岗位、业务处理制约不严、流程固化不彻底等问题进行梳理,以对现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使其符合内控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重新建设一套系统,从制度、流程、岗位设置,到授权、监控、风险评估,都得纳入进来,并跟生产系统进行有效对接,把内控管理各个流程设定进去,实现对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相关系统,但主要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运行需求,财政管理风险有其特殊性,譬如预算编制风险、政策制定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等。

  彭艳祥表示,要根据财政部门特点,量身打造一套系统。“首先我们要梳理需求,根据内控管理的理念、方法,确定涵盖什么、固化什么、监控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功能进行设计。之后再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软件商共同开发。 ”

  尽快搭建国产化试验环境

  国产化是国家的一项安全战略,“斯诺登”事件发生后,国家更加重视信息安全。

  “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我们首先要对信息进行分级:绝密、机密、秘密、敏感、一般,然后再分类存储、分级保护。譬如针对绝密信息,我们就得把安全防范做足了,守住安全底线。” 彭艳祥说。

  信息安全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民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很多产品不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全线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尖端产品。

   彭艳祥说,要从两方面的努力推动国产化:一是产品研发要跟上,二是产品使用也要跟上。

  彭艳祥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这么多年的实践让他深知,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是仅凭实验室的研发团队闭门造车、靠想象就能完美实现的,必须依靠广大用户在使用中源源不断地提出需求以及及时反馈改进意见,开发商才能对产品进行改进,才能有版本的升级,才能有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我们准备搭建一个国产化的试验环境,把成熟的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运算设备、数据库、中间件等部署进来,通过实测,获得国产化产品的实际运行体验,以便解决财政用户不敢用的问题。”彭艳祥表示,信息网络中心还将通过测试掌握一手的资料,反馈给财政部政府采购办,以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同时解决下一步怎么配置的问题。

  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应回到一体化轨道

  谈到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问题,彭艳祥说,关键是标准和贯通。

  据了解,财政部对地方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是围绕标准和贯通来展开的,下一步财政部要建立一整套标准规范体系,地方应严格按照标准改造系统。

  “这套标准包括基础数据规范、数据库设计、数据交换、安全开发、门户等,落脚点是数据。”彭艳祥表示,地方遵循标准后,看似零零散散的系统,就能纳入到一体化中,“地方要回到一盘棋、一体化轨道上来,财政信息化是一个整体,要有大工程意识,地方不能过分强调个性化。”

  当务之急是要建一个标准统一平台,延伸到各地财政,地方提出需求,财政部进行研究,把合理的、共性的扩充进来,形成全国的标准。在彭艳祥看来,财政信息化建设不能把十多年的系统建设成果推翻。无论是财政部本级,还是地方财政部门,首先要梳理现状,把好的善加利用、留下,对有些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改造成本比新建更大而且不可持续的,该替换还得替换,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还要打通一个上下财政数据交换的通道,实现数据的贯通。同时让地方财政迈到一个台阶,扶起乡镇财政这个末梢。”彭艳祥表示,按照财政部党组“决算即时生成、收支动态汇总”的要求,生产系统应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信息化要在财政业务全覆盖、五级财政全覆盖。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网站标识码bm1400000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6号